全球首个衣联网技术标准开始编写,智能洗衣机能“认识”衣服

12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年度媒体交流会上,IEEE标准协会会员、IEEE衣联网标准工作组主席孟毅透露,全球首个衣联网国际标准(IEEE P2786)目前已进入草案编写阶段。

衣联网即THE INTERNET OF CLOTHING,是以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等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衣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RFID芯片好比衣物的“身份证”,记录着衣物材质、颜色、款式等多种信息。在服装标签上添加这张“身份证”可实现“一衣一码”,便于管理衣物从工厂到商店、从家中衣橱到回收处理的一生旅程。

RFID的原理是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类似于公交卡或银行卡上常见的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但传输距离更远。

孟毅介绍,当前,优衣库、迪卡侬、蒙口等品牌已在服装或吊牌中添加RFID芯片。通过RFID读写器,商家或消费者可以识别目标衣物并获取衣物从生产、制造、销售到使用的一系列数据。

RFID技术提高了传统条码扫描的效率,能够自动采集数据。在生产环节,可简化服装生产阶段的出入库流程,提升生产效率。销售环节,门店可据此获得用户反馈,精准提供销售方案。

一个理想化的衣联网场景贯穿服装的洗涤、护理、存储、搭配、购买环节。当你把衣服扔进洗衣机时,洗衣机上搭载的RFID阅读器自动读取衣物RFID芯片信息,判断适宜的洗涤方式,图像识别系统根据衣服的材质、脏污程度和重量给出准确的洗涤剂要求和洗衣时长。储存环节,RFID芯片的储存位置信息可帮助寻找闲置已久的衣物。此外,结合相关应用还可实现试衣镜虚拟试衣和穿搭推荐等服务。

目前,衣联网市场尚在起步阶段。RFID标签的添加成本、标签厚度而产生的不适感及市场需求是制约当前衣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孟毅介绍,一个RFID标签的成本大概在0.1元左右。对服装RFID芯片而言,既需要耐酸、耐高温、耐碱,还需保证芯片在100至200次洗涤次数内正常使用,才能持续不断提供数据。

“衣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将有效解决传统物联网标准和实践脱节等问题,成为智能家居发展迈向规范化、一体化的里程碑之一。同时,该标准亦将为大众和企业提供不断规范、体验持续提升的智能衣物解决方案的良好范式。”

孟毅表示,自2018年9月正式立项以来,首个衣联网技术国际标准已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预计从草案开始拟定到正式出台标准还需1至2年时间。